从砍掉口罩业务到重启生产,股价暴涨的洁特生物经历了什么?

栏目:行业资讯 发布时间:2020-02-19 来源: 南方网 浏览量: 783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口罩不仅成为重要的防疫物资,更成为资本市场上资金角逐的热点。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口罩不仅成为重要的防疫物资,更成为资本市场上资金角逐的热点。

       在广州黄埔区洁特生物车间里,多台口罩机正日夜赶工;在资本市场上,作为今年广东首家科创板上市企业,洁特生物股价一度暴涨10倍,并引发了一连串的质疑,个中原因很简单——洁特生物生产口罩。

       风头浪尖中的洁特生物,从砍掉口罩子公司到重启生产再到股价暴涨究竟经历了什么?从洁特生物,我们又可以看到口罩生产企业如何恢复生产?

       今天,南方+记者带你走进洁特生物,为你还原洁特生物口罩生产的资本故事。


到底能不能做口罩?

洁特生物一度被质疑“蹭热点”

       2月19日凌晨,洁特生物生产口罩的车间依旧灯火通明。技术员罗星琪自初一来上班之后就没有停工过,而机器更是如此。为了生产出更多的口罩,他们采取换人不换机的方式,连续奋战。

       受疫情影响,“口罩”这一最紧俏物资成为资本市场的热点。洁特生物与口罩的故事则要从一家原计划应该被注销的子公司拜费尔说起。

       1月22日,全国上下因疫情“一罩难求”,在洁特生物的上市仪式上,洁特生物董事长袁建华的发言牵动了市场神经——他说:公司有口罩业务,已下达1000万只口罩紧急生产任务,还说刚接到广州市相关部门的200万只订单。

       这一举动无异于是立马让洁特生物贴上“口罩股”的金标签。上市首日,洁特生物涨幅223.59%,远高于过往科创板个股平均140%的首日涨幅。

       然而,情况在次日就反转了。洁特生物发布“关于董事长不当发言澄清和致歉公告”,称广州市相关部门的200万只口罩订单,仅为口头需求,未签订正式的书面合同。洁特生物还坦言,“经公司评估,口罩生产业务无法在短期内全面恢复,难以完成200万只口罩的供货。”

       而且,洁特生物还说出了另一个事实——作为长期亏损的业务,口罩业务正被洁特生物剥离。以生产口罩为主业的子公司拜费尔正在进行注销流程,洁特生物申明,“未来将会缩减或全面停止口罩业务”。

       随后,袁建华本人也为此而道歉。一时之间,对于洁特生物“蹭热点”的质疑声从四面传来。“200万只都难以完成,还夸口下了1000万只的任务?”

       对此,他们未做任何回应。A股也于1月24日进入春节休市期。

       但再次的反转出现在2月3日,就在鼠年A股开市前夕,洁特生物连发4条公告,正式官宣撤销拜费尔的注销,确认重启口罩生产业务。

       事实上,疫情发生在过年前,洁特生物注销拜费尔不难理解。根据公开披露的信息,这家后来成为焦点的子公司,一直处于亏损状态——2018年亏损213.34万元,2019年上半年亏损88.85万元,该子公司占洁特生物总营收比例从2016年的1.99%下降到2019年的0.11%。

       那么,从1月23日至2月2日,两则态度截然相反的公告发布期间,洁特生物究竟发生了什么?

       “董事长从上市仪式当天返穗,就马不停蹄投入到口罩生产筹备中了,原有的机器重启,另外加急采购多条生产线。”洁特生物总经办主任何静在事后向记者讲述了背后的真相。

重启口罩业务?

办法比困难多


       要重启口罩业务,却是不容易。何静说,在春节期间,再遇上疫情,最难是招人的问题。“公司95%的员工都是外地的,召回也不容易。”何静说。即便如此,仍有40多名员工留下组成首批生产队,由袁建华亲自挂帅,从大年初一便开工至今。

       除了招工难,生产设备、原材料的采购都是难题。“几乎都靠抢,原材料都是要去市场抢购,生产线也是政府帮我们去生产厂家现场排队排回来的。”何静说,洁特生物向口罩设备厂一次性预订了多台设备,由于该设备厂订单太多,尽管供应商工期从60天压缩到40天,仍远水解不了近渴。“黄埔区政府工作人员直接驻扎到厂里‘人肉’帮我们排队,将一台生产设备运回来,才得以在大年初一开工。”何静说,疫情发生后,政府有关部门主动提供各种支持,口罩生产的重启离不开政府部门的积极协调和帮助。

       事实上,除了设备,生产许可是另一个硬性条件。以雾霾口罩生产为主的拜费尔要转为生产医疗口罩,按照规定先得拿到二类医疗器械生产许可证才行。“市场监管局的工作人凌晨1时30分都在我办公室办公,为我们紧急解决生产许可证的问题,我们才得以在一个星期内就拿到了应急备案。”袁建华在接受采访中提到这个细节。

       特殊时期,办法总是比困难多。洁特生物的口罩重启经历是疫情之下口罩生产的缩影之一。据天眼查统计调查发现,以工商注册变更信息为标准,2020年1月1日至2月7日,全国超过3000家企业经营范围新增了“口罩、防护服、消毒液、测温仪、医疗器械”等业务。


股价大涨10倍!

用生产回应质疑


       也正是在春节休市期间的一系列准备工作,才让洁特生物得以在鼠年A股开盘前夕连发4条公告,宣布公司撤回拜费尔的注销申请,全力推动恢复口罩等防疫产品的正常生产供应。

       此举驱散了此前市场的质疑声,在千股跌停、大盘重挫的首个交易日,一枝独秀的洁特生物暴涨了108%,成为领涨两市的“口罩明星”股。第二个交易日,洁特生物继续被资本热浪推动,股价登上157元/股的最高值,这是16.49元/股的发行价的近10倍。

       对于资金的爆炒,洁特生物立即发布了风险提示,指出2月3日收盘价122.04元/股计算下来,其市盈率为256倍,而公司所处的橡胶和塑料制品业最近一个月平均滚动市盈率为26倍。

       2月5日至14日午盘,疫情概念股的涨势减弱,洁特生物的股价回撤到78.64元/股,但与发行价相比,涨幅也高达377%。

       此时,对于袁建华来说,股价的波动远没有口罩的生产重要,他一门心思扑在防疫上。因为尽管业务已经重启,工厂里也加班加点生产,但市场的紧缺还没完全释放。“我们会想尽一切办法来克服。”关于产能,他坦言“经过各方的协调和努力,公司的产能正稳步提升,到本月底产能会进一步提升,但材料供应十分紧张,实际产量都依赖于材料的保障程度。”

       回头看重启亏损业务引发的市场质疑,袁建华并不后悔。 “国家需要,我们也有生产能力,就算亏损也要做,尽一份企业应有的社会责任。”他透露,现在还在准备做医用防护服,帮助缓解防疫物资的紧张。


【记者】张艳 实习生 邹越

【统筹】陈颖

【视频】万稳龙 张艳